股票正规配资
信阳股票配资 光伏内卷,有解法吗?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信阳股票配资,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国内光伏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成为了最大受益者,这也吸引了大量新增玩家,甚至有大量的其他赛道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军光伏。
2020年全年,国内上市光伏企业新增投资项目规模达到4000亿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在短短一两年内急剧增加,产能明显供大于求。据专业机构统计,2023年硅片滞销库存近10GW,过剩问题愈加严重。
产能过剩的影响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战。2023年,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跌,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价格纷纷暴跌。
据InfoLink统计数据,2023年,硅料(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及电池片(PERC182)价格下降约60%,组件(PERC182)价格下降约50%。
在国内“卷”上天的同时,光伏在海外市场同样也不容乐观。受全球贸易局势影响,当前,国内光伏企业的出海业务基本要绕道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间渠道环节增多后,贸易成本也随之大幅上涨。
极致内卷的后果就是整个产业链都难以赚到利润。2024年一季度,就连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也亏损了超23亿元。
受此影响,多只光伏板块个股上半年股价表现也可谓惨淡。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光伏行业走出内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光伏行业为什么要内卷。
光伏内卷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周期行业来到了供过于求的阶段。要度过这个阶段,要么就是砍供给,要么就是增需求。
01
解法一 | 行业出清
惨烈的行业洗牌
而砍供给,现在主要靠的就是行业出清。所谓“产业出清”,通俗来说就是维持现状,耗到业内多数企业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从而恢复供需平衡。
在此背景下一体化厂商普遍关闭部分产线,降低开工率,预计2024年下半年企业降低负荷将持续存在,资金实力较弱的三四线厂商将率先被淘汰。
也有观点认为一定要有人离开“牌桌”才是反转的信号。只有当大量的硅料、组件新玩家退出、爆雷、资不抵债时,才是行业真正的底部。
而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市场上被ST的光伏上市企业数量已增至8家,其中,ST阳光在经历28个跌停后,在6月14日开始停牌。紧接着,ST爱康(维权)宣布于6月19日起停牌,而ST亿利(维权)在6月24日也加入停牌的行列,退市已是临门一脚。
不过即便如此,距离行业产能的真正出清仍然有不小的距离。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表示,截至今年六月,硅料已达到25万吨至29万吨的库存水平,同等于累计库存超过1.5个月。截至今年六月,光伏组件约有接近2个月左右的库存。虽然已有厂家陆续规划检修与降低排产,希望藉此缓和供过于求的问题,但厂家间受到囚徒效应影响,实际产能并未出现显著下降。
“硅料环节预计下半年处于痛苦的出清过程。”国金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首席分析师姚遥日前公开表示,当前硅料价格已跌穿全行业现金成本,预计硅料环节将很快(预计在1个月到2个月内)迎来停产加速、月度供需平衡、中下游补库到价格触底反弹的过程。
在此背景下,谁的现金储备越多,越有可能成为剩下的那个赢家。从报表来看,隆基绿能截止今年一季度,储备的现金最多。
02
解法二 | 技术突破
技术路线之争从未息止
增需求靠的主要就是技术突破了。追求更低的度电成本,一直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依靠光伏电池的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以及更低的制造成本成为主要手段。
中国光伏产业20多年发展史,也是一部技术路线变迁史。
从2009年保利协鑫打破欧、美、日垄断,建成国内最早自主多晶硅产线开始,中国光伏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其他玩家纷纷拥抱多晶硅之时,光伏“新贵”隆基却在默默all in单晶硅技术。
经过长达十年摸索研发,隆基终于实现技术突破,彻底改写行业格局。隆基也因此一路跃升为光伏“老大”。
但光伏行业是个不进则退的行业,光伏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近几年也是更加激烈。2016年之前,光伏市场是BSF(铝背场)电池天下,市占率一度接近90%。但2018年,凭借更低成本、更高转换率以及更简单的工艺,PERC(P型)电池迅速崛起。2019年,P型电池一举超越BSF,成为市场主流;2021年一度达到顶峰,市占率超过90%。
然而仅仅过去不到三年,光伏电池又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从P型向N型过渡的技术路线,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而N型电池又细分为TOPCon、HJT和BC三大技术路线。此外,无论P型还是N型都属于晶硅电池,而作为新型薄膜电池的代表,钙钛矿也具备引领下一代技术发展的潜力。
据了解,上述这三条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其中,TOPCon技术在转换效率、寿命、可靠性以及与传统PERC(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产线兼容性方面具有优势,但面临工艺复杂性、成本以及效率提升空间的限制。
HJT技术以高转换效率、低工艺温度、高稳定性、低衰减率和双面发电等优点著称,但初始投资和材料成本较高,性价比尚不具优。
BC技术可以很好地结合其他电池技术,大幅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因其背接触设计,外观更为美观,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但同样面临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和设备的高投入以及高生产成本的挑战。
对于选择BC路线的原因,在2024年4月30日的隆基绿能2023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钟宝申表示“从技术角度看,HP是复合钝化意思,BC是背接触的意思。根据钝化技术及结构的不同,行业定义了PERC、TOPCon、HJT等。但目前更有可能是复合技术,因此我们将其称为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技术。隆基认为这是行业下一代确定性的技术方向。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内,整个市场绝大多数会是BC电池,复合钝化技术可能会成为主流。”
截止目前,上述三条技术路线到底谁会胜出仍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光伏电池技术的创新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旅程,未来技术路线的差异性不会减少,反而可能愈发多样化,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现有的光伏电池技术都是过渡性技术,都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
03
解法三 | 出海
成本和全产业链优势占据全球市场
除了出清和创新,出海是光伏内卷的第三个解法。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刚刚结束的上海SNEC上海光伏展期间表示:“向内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寻机。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欧美、印度等国越发重视本国的产业链自主性与可控性,不断挥起的“关税大棒”,倒逼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我个人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合理利用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
回顾我国的光伏发展史,被海外打压其实并不少见,但每一次打压都使得我国的光伏产业浴火重生,更上一层楼。
2004年,全球光伏产业迎来全面爆发,中国光伏企业也步入第一个高光时刻,这一时期在海外斩获大量订单的光伏企业纷纷赴美上市,造就了一批中概股新富。
然而,世纪前十年的中国光伏产业,犹如一个腰部纤细的哑铃。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没有上下游支撑,留在国内的,只有脆弱且缺乏定价权的制造加工环节。
2009年,由于资本赌约、国际炒家和周期魔咒等原因,中国光伏第一代明星企业陆续谢幕,在这一年倒闭的光伏企业超过300家,堪称中国光伏的至暗时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光伏在政策上前瞻部署,在技术上持续进化,在产业上国民共进,在市场上内外兼顾,逐渐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
如今的光伏制造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强大优势,从原材料到组件成品,80%的生产都在中国,设备供应几乎100%在中国。这为光伏企业出海奠定了基础。
04
大起大落 产能过剩 “剩者为王”
是这个行业的宿命
综上,光伏这个周期行业,大起大落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光伏行业的特性有三个:重资产、高负债、强周期。顺周期时,企业们加满杠杆、上满产能,功成名就的数不胜数。逆周期时,企业们产能过剩、资不抵债,跌下风口身败名裂的也比比皆是。产能过剩是这个行业的宿命。
因为重资产,在风向不对的时候,企业没法转身。顺风时欠下的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技术迭代就像命运的齿轮,一下没有押对节奏就被甩出赛道的企业也不在少数。通过技术路线迭代来实现降本增效是每家光伏企业在平价上网时代的必经之路。行业格局也会随着不断洗牌。
也正是由于不断的产能洗牌、技术洗牌,剩下的那些企业才能成功行业的王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杨红卜 信阳股票配资